“不管你有多着急,或者你有多害怕,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,冲出去也没用,飞不起来的。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地,等风来。”影片中王灿的一句话,恰似一阵爽风,掠过内心,带走久积内心的灰尘,也捎走随着气温而氤氲起的浮躁戾气。

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、富二代王灿、大学毕业生李热血、话题不断的大姐团和只拍照不管其他的摄影团,这么一帮人组成的旅行团奔赴如羽蒙主编所说的,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——尼泊尔,进行一次所谓的“幸福之旅”。

途中经历了很多事情,包括旅游团刚开始不久就因王灿对女神不敬而解散,酒店半夜停电,偶遇尼泊尔当地抗议暴乱,程羽蒙错过截稿日期等,让旅游团成员尤其是女主角程羽蒙,逐渐地认清了自己应该有的发展方向,从而逐渐放下了伪装的面具和沉重的包袱。

女主角原名是天爽,但她自我调侃做不到成天爽,因为她家庭普通,拼搏数年不见起色,天天看主编脸色,随时都在有丢掉工作可能的压力下,在为生活拼命挣扎。初中努力,为了好高中。高中努力,为了好大学。大学努力,又为了好工作。可是呢,到头来,孤身一人,工作无起色,有家却不回,人前死要面子,人后活受罪。她深谙自己的生活状态,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,羽蒙。

羽蒙,《山海经》里记载的一种怪物,长着人形,但却又生着一对很短的翅膀。能飞,却飞不远。住在羽民国,靠近高山,终日站在山边,试着用翅膀飞远一点,再飞远一点,但总是摔下来,总是惨败。这恰恰就是程天爽的状态,有调侃之意,实更有无奈之味。

我们在校大学生中,又有,或者说,又将会有多少个程羽蒙?我们家庭普通,我们初中努力,高中拼搏,大学拼命,只希望能够高人一等,脱离一直只能为生活而奔命挣扎的苦海。然后现实是残酷的,找到工作不一定满意,吃尽苦受尽罪,跳出一片苦海,又跳去下一片汪洋,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,在朋友圈里秀噱头,秀卓越,没“去过意大利,没见过松露”却张口“意大利”,闭口“摘松露”的,比死命学习还痛苦。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诅咒与嘲讽,再努力却竟然住不到房,在大学牢记老师教导的“扫雪人”的指责却在工作中完全背道而驰,汗水浇灌到土壤里不但没有生出花朵,反而是把种子淹死在摇篮里了。我曾与在西安读书的一朋友聊天,聊的很现实,谈及了前景、出路、学习,到最后只总结了一个令人沮丧的观点:努力了十几年,发现只是别人的起跑线。

是的,没错,我们家庭普通,长相普通,经历普通,我们拼搏了十几年,也许真的只是别人的起跑线,例如影片中羽蒙和王灿的差别。不错,这便是我刚入学时持久且消极的想法。

可果真是这样吗?

当羽蒙的主编人前傲骄清高,满腹大道理教育羽蒙如何做好工作的之后,不也在阴暗里偷吃着十块钱廉价的肉串?王灿为何去了尼泊尔?不正因为自己遭遇了变故,被婚礼弄得焦头烂额吗?高端的人的确有时光彩,但光彩背后呢?不也是汗水与努力么?就如王灿说的,他虽然是富二代,那又如何,自己希望的生活也不过只是和朋友在一起,自己的希望也不过就是最简朴的“战死沙场”,他知道自己不学无术,也安然于这一点,并戏称自己还在泥里打滚,而羽蒙已经站在山顶准备高飞了。什么人,什么角度,都有不同的眼光。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什么,去呻吟或者抱怨什么。就如影片中告诉我们的,我们是草,但我们并不是不能飞,我们并不是只能随风摇摆,我们在遇见什么挫折抑或是我们被焦躁蒙蔽双眼的时候,我们所要做的,不是急于去改变什么,而是,静静地,等风来。

从影片过渡到大学生活,我觉得影片中的许多道理完全可以渗透到我们当中来。我们感情受挫,我们压力过大,我们做作地很累,我们便以此为恃地去怨天尤人,更有甚者,拿自己的生命去倾诉自己的不满。我为此而惋惜,更为此而恐慌。想到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评价,这里不妨借用一下,不幸但不能不争。喜欢王灿说的那一句“别瞎折腾,没什么用”。是的,在很多时候,我们的确是身不由己也只能身不由己,我们只能等着世界去改变我们,而且别无他法,此时此刻,我们唯一要做的,就是当如同王灿一样的乐天派,坚持自己的梦想,不瞎折腾,并且随时随刻,都能静静地等风来。

三月悄然到来,她是个风常来的季节,如果心情有不好的时候,不如出去走走,听听风的声音,站在高的地方,感受爽风的抚摸。羽蒙她最后丢没丢那份工作呢?为什么要去想呢?卸下了装饰,摘下了面具,心里有了信仰,有了愿意等待的那份安然,人生的幸福自然而然便会漾开。

也许,我们都该,静静地,等风来。